有这样一个故事:某初中学生的妈妈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。为了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,他妈妈包办了所有的家务。每一天孩子都是放学回来吃饭,然后休息一会去学习。有一天他妈妈生病了就没做饭。孩子回家看见没做饭的第一句话就是“怎么不做饭啊,不知道我要上自习吗”。孩子妈妈说“我生病了,你出去吃吧”,把钱递给了他。孩子吃过饭回来,没有为妈妈带任何吃的。然后说我去上学了。
在事例里面,孩子至少有以下几处是很不应该的:1.对母亲没有关心问候。2.把母亲做饭看的理所应当,甚至埋怨事情没做。3.吃了东西没有给母亲带任何东西回家。那么综合来看,他在日常生活中是缺少感恩的和欠缺人际互动的。母亲明天上班做饭,是出于对他的爱,但他把这个已经当场了母亲应该为他服务了,没有满足预期,就指责或是抱怨。同时,妈妈生病了,他没有关心问候,自己吃饭没有想过为妈妈带点吃的。且不说这是他的妈妈,孝顺父母应该怎么做。就是对身边的一个普通人,这也是起码的礼仪和人际互动的行为。
那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?因为他没有这个行为意识。为什么没有这个意识,是日常生活中缺少这方面的培养。他的妈妈一直在付出,但是没有告诉他他应该感恩和回报,应该力所能及帮助别人,或者说就算是告诉过这个道理,但是没有提供他这个付出行动的训练机会。
一个成绩优异的孩子,如果不能很好的融入生活,是很不利于人生发展的。真正的教育,绝不仅仅是讲道理、传授知识,更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,而是要孩子学会生活。它包含了为人处事的各方面。而这些不是能全部在书本中获得的。这些都要靠日常生活中影响,慢慢培养的。
我们的一个小会员,在我们录制会员生日会前期视频的时候,有一个环节是要孩子对父母说句话。他的第一句就是“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”,他说“我花费了你们好多东西,将来我长大了一定会报答你们的。他不仅有这个意识,也有这个行为。在搭建作品的反思环节,他会偶尔说起我想进来做一个什么送给谁这样的想法。我们的老师在和家长沟通中发现,孩子的家长很注重这方面的培养。家长说从小就要让他明白大家为他做的是因为爱他,不是他理所应当享受的。我们的老师也一直主张这方面的培养。我们让孩子快乐学习,那么,快乐和学习都应该具备。这份快乐包括孩子、家长和老师的。所以在课程引导,沟通交流的时候也变得轻松愉快了。
生活是世界上最丰富的书本,教育存在于生活的细微之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