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中难免会出现父母无法满足孩子要求的时候,但这件事总会让父母感到内疚,对于孩子来说,被父母直接拒绝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打击。为了保全父母自己的面子或是给孩子一个合理的理由,家长们往往在拒绝孩子的时候,附加一堆道理去证明自己拒绝的合理性,并强调孩子的要求不合道理。这样一来,家长们避免了内疚,但对孩子爱的流动却被阻断。这种方式对孩子照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,孩子的潜意识中会觉得自己的要求不仅不合理,还是不讲道理的。贝尔机器人活动中心儿童心理学家指出,父母在拒绝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方式方法、措辞,不做“有求必应”父母,正确对孩子说“不”。
家庭生活中,为什么有些家长总是习惯于对孩子说“不”呢?冬天到了,我们经常看到小孩们出于好奇或刺激,喜欢在结冰的湖面行走,家长们往往会出面制止,往往是出于安全意识保护孩子,让孩子远离危险。也并不是所有的情形,家长们都要对孩子说“不”,只要是不危及到生命和健康的事情,在安全范围内的冒险可以让孩子尝试一下。另外,对孩子的不良行为,家长们也要及时制止,对这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及时警告和劝阻,并督促小孩改正。一个人的良好素质行为都是从小孩时期养成的,家长在这种过程中要起到监督者的责任,对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要用于说“不”。
当然,除了以上两种情况我们要及时对孩子说“不”,这里还有两种情形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,有些家长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,总是对孩子发号施令,指导孩子做什么、怎么做,否定孩子的某些想法。其实这是很不可取的,孩子在这种消极的情绪中会越来越没有主见,变得不会思考问题。作为家长,我们应该包容孩子的错误,积极鼓励孩子的创新思维。
同时,也不要因为孩子不符合期望和要求,而表达对孩子的不满。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鼓励与赞美,我们应该多给孩子积极向上的能量。
当我们长大时往往会对父母提出要求,表现出执着的态度,并非事情本身一定要达成,而是一定不能体验到“我错了”的感觉,想在父母面前找到存在感。于是我们轻易不敢提要求,除非很确定对方一定会答应,而且是毫不勉强的答应。同理,拒绝别人我们忍不住附加一堆理由,证明自己的拒绝合情合理,但爱的流动因此而止,也许亲人朋友从此心怀芥蒂。所以我们轻易不敢拒绝别人,常常委曲求全,最后因为莫名小事怨气大爆发,真成了“毫无道理的家伙”。
好父母拒绝孩子时会这样说:“宝贝,你现在很想跟妈妈在一起是吗?妈妈理解你的需要,你的需要很重要。只是现在妈妈需要工作,两小时后妈妈一定陪伴你,你觉得这样可以吗?”看孙瑞学书中的案例会发现,如果我们以很平等和尊重的态度,小孩子其实很容易协商,最不会讲道理的往往最“讲道理的”。妈妈对孩子的情感给予充分地理解和尊重,虽然拒绝了事情本身,但并没有拒绝母子之间爱的流动,这样孩子虽不能立刻达成心愿,但感觉妈妈爱我依旧,同时学习到平衡的艺术。
生活中,我们提出种种的理由去限制和约束孩子,主要是为了帮助孩子建立行为规范、明确道德标准、遵守规则等等。同时,我们也要考虑孩子的感受,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,将心比心,给孩子一个自我发挥的空间。教育孩子,用什么样的方式说话,起着决定性的作用。大人们不要总是指挥、命令孩子去做某件事情,对待孩子的错误也不要粗暴严厉地制止,教育孩子我们可以寻求更有效的说话方式。
也许,说“不”已经是我们根深蒂固的习惯,要改变这个说话方式,确实很不容易。教育孩子,我们更加不应该总是以否定的语气去教育孩子,多鼓励孩子,以正能量的态度去影响孩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