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会竞争压力增强,为人父母焦虑重重。继“房奴”、“卡奴”之后,80后又自嘲“孩奴”,为了教育“出类拔萃”的人才,精细化养育推动育儿成本急速高涨,使得年轻父母无法承受。在大多数家庭中,父母的角色就是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困难,“要给孩子最好的”、“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”是家长们的普遍观点。然而孩子们所需要的并不是等同的。所以,父母不要“过度”的养育!
在中国更是溺爱成自然。可以说,中国的教育是全世界闻名的,中国父母操在孩子身上的心可一点不必老外们少。针对0-3岁幼儿开设的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,45分钟收费上百元,早已不足为奇。家长们都是希望孩子从小就能向好的方面发展,而且小孩子又有人看护,只要有一定的经济条件都要把孩子送来学学。
“中国妈妈”成美国成贬义词,因为在美国华裔家庭的孩子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,什么事都是妈妈说了算。妈妈像只老母鸡,孩子如同小鸡,总要靠母鸡的翅膀来保护。不少妈妈对此感到委屈,认为“中国妈妈”是世界上最伟大的;也有家长反省,认为潜意识里的溺爱对孩子造成了伤害。
现如今为什么“直升机”父母越来越多?在国外,一些过度养育行为是由人生经历和人口原因催生的。60年代后人们,普遍结婚较晚,孩子数目较少,家庭规模堪称史上最小,这意味着我们的遗传信息之蛋被放在更少的篮子里,所以我们看护这个篮子的热情也比前人要高。
而在中国,家长的“过度养育”很大程度上缘于计划生育政策下的“家家都一个”的现状。现代的家庭里只有一个孩子,家长们普遍存在怕孩子学坏、怕孩子生病、怕孩子不成才等紧张心理,所以表现出过人保护宠爱及期望过高的教养态度。
一些发达国家正酝酿反对父母“过度养育”孩子的革命。担忧是一种病毒:看不见,摸不着,但非常容易瓦解你内心的平静。但孩子终有一天要踏入残酷的全球竞争性世界,担心她被压垮、让她早点做好准备不是很自然的吗?就是这种担心让父母们要求幼儿园就留作业,迫使孩子高考之前很久就不得不早早起床,踏入竞争。
目前,一场新的革命正在酝酿之中,其目标是击退爸爸和妈妈们对孩子几乎可笑的过分保护和过分投资。这场革命有各种名号——慢养育、简单养育,放手式养育——但是其内容和传递的信息是一致的:简单即美,过度是危险的,失败是有成效的。
你真的希望孩子成功吗?那就学会放手,让他们自个儿待着吧。当你松手了,他们才能飞得更高。把他们从广阔天空拉下来、拖他们后腿的往往是我们这些焦虑无比、自以为心中充满爱的父母。
幸福童年与身心健康,是造就自信、成功人才的基本保证,是整体素质提升的起点。而过度养育,则适得其反。“过度”实为急功近利。其养育则为匆匆忙忙,过于肤浅,收不到实效。因此,养育孩子,莫“越线”!